小丫 发表于 2014-3-10 20:35:25

转基因产品到底是不是安全?

2014-3-10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0日讯 (记者文素娟 实习记者许雪媛) 近日,崔永元赴美考察转基因问题归来,推出时长69分钟的纪录片,转基因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崔永元与方舟子的论战也被再次翻出,网络上争议之声不断,“挺转派”与“反转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在这里让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追根溯源,看看当初为何要研究转基因?

   人类为什么要研究转基因?

  1830年,世界人口仅有10亿,1930达到了20亿,仅仅57年后的1987年则达到了50亿。而据预测,2054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为了养活迅速增加的人口,我们必须生产出更多的粮食。而在我国,形势则更加严峻。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不到百分之十,却要养活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今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另一方面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发展的约束日益突出,中国的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数量都在增加,估计2013年进口粮食数量达9000万吨以上,我国粮食自给率已经降到90%一下。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对我们国家来说,能否提高粮食产量根本就是一个“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人们自文明之初便不断对粮食作物进行改良。目前主要的改良方式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等。其中,杂交育种是将性状良好的亲本杂交,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以期得到汇聚双方优良性状的品种,这种方法优点是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缺点是育种周期长,过程复杂,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经顶着烈日在稻田里大海捞针般地寻觅,在历经两年前后共检查了4个常规水稻品种的14000多个稻穗后,才找到了育种所需的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诱变育种则是通过物理化学因素诱导植物发生基因上的改变,在大量的变异中找出符合人类期望的性状,其缺点是突变方向难以控制,往往会对作物的基因造成非期望的损害;基因工程育种则是将具有特定功能的DNA片段提取出来,有目的地转入到植物细胞中并繁殖细胞,进而得到具有目的性状的良好植株。例如将昆虫中的抗冻蛋白基因转入到棉花中,得到能够抵御低温冻害的棉花品种。基因工程育种与已经发展使用很长一段时间的诱变育种相比,虽然都是通过某些手段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变,但相比于其他作物改良方式,基因工程育种无疑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安全性。

   转基因产品到底是不是安全?

  “和传统育种作物相比,转基因作物并不更有害”。这是崔永元提供的纪录片中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麦格劳林教授的表述,这也是一种严谨科学的看法。从原理上来说,基因工程育种与诱变育种同样是对作物的基因发生了改变,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我们只能保证两种育种方法与天然产品的实质性等同,而无法保证所谓的零风险。在食品生产上也不可能存在所谓零风险。崔永元的纪录片里提到,“我们应当以最脆弱的样本作为基准……”然而,首先,并不存在对转基因食品特别敏感的人群;其次,全世界每年都有一定数目的人群死于花生过敏等过敏反应,但我们并不能以这些人作为“最脆弱样本”来判断花生是一种不安全的食品。

  在评价一种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时,要经过营养学、毒理学、过敏评价、非期望效应评价等等一系列的安全性评价。未通过的产品将不会生产或流入市场。我国目前已经颁布过10余项法规条例等对转基因作物及食品的安全评价管理、进出口管理进行规范。

  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分为自愿标识及强制标识两大类。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以及中国的香港特区对转基因产品实行自愿标识制度,而欧盟和中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大多采用严格的强制标识制度。其中我国是采用定性标识的唯一国家,也是标识要求最严格的国家。即只要原料中含有转基因成分就必须标识。在企业遵守标识制度,各有关部门也能严加管理的基础上,消费者的知情权及自由选择权能够得到保障。然而我们也要考虑到的是,定性标识对转基因成分的检测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成分过低时很难检测出产品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

  中国偷种转基因作物的证据何在?

  崔永元说,中国是全世界转基因滥种最严重的地方,“很多省市都有这个现象,广西、湖南、湖北、吉林等地都有。”他曾表示,完全可以为此话负责,但并没有向媒体出示证据。

  目前,转基因作物从实验室进入试验田,再从试验田进入到商业生产的流程,无不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评审批,整个过程甚至需要花上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业化种植。究竟我国是否存在偷种转基因作物的现象?这恐怕是需要用证据来说话的。

  转基因是一项科学技术,但转基因问题不仅仅是科学问题。 21世纪被称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停滞不前,放弃对于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将会在科技的竞争上远远落于人后。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不可小视,不敢小视,更不能小视。从田间到市场,从市场到餐桌,我们必须为消费者的安全负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基因产品到底是不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