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生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科学家揭开害羞之谜

[复制链接]

0

主题

652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7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7 13: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在植物界有一种会害羞的草,只要用手轻轻碰一下,它的枝叶就会马上合拢,随后又会慢慢还原。这种神奇植物为什么会“害羞”呢?原来,含羞草叶柄下有一个叫“叶枕”的鼓包,里面含有充足水分,当你用手触摸它的叶子时,叶枕中的水马上流向两边,叶枕瘪了,叶子就垂了下来。
! B5 Z' Y7 x3 g( u3 s3 V# P- h
6 [$ R6 h7 ^) V4 K" @) T4 ?& x    而在人类社会,也有人会因为做错了事而感到害羞,难道人类也有害羞“叶枕”吗?近日,美国科学家揭开了人类害羞背后的秘密。 5 q8 [. |5 @; |- O4 o  e  E" D

3 E& N* _2 C/ o6 m4 i) `5 K( G    一款古老又不过时的肥皂泡实验,能把喜欢探索和害羞的孩子区分开。 : a' {. V  ?: P, n/ h+ @  e" T& Y
0 }+ B1 `5 i% R- ?& [& q7 A2 }, A" Q
    在鲍登学院实验室,孩子们正在玩一款古老又不过时的肥皂泡游戏,这是心理学家萨姆·普特纳姆设计的实验,这个游戏能把喜欢探索创新的孩子和那些腼腆的孩子区分开。
$ H  k# c% S' o9 t: O2 }
+ j% j# h2 S6 P3 |; o7 ^    虽然实验道具很普通,只是从廉价物品商店买来的肥皂泡沫和万圣节才用的恐怖面具,但是实验本身却很有意义。在实验室里,当工作人员戴上骷髅面具时,孩子们的确表现各异。有的孩子高兴地大叫,欢天喜地地冲向肥皂泡沫;而有的孩子则悄悄地躲在门后,看着别人又疯又闹;还有的孩子被吓得大哭起来。
0 Y1 H% W: w. J) ?! C: |
1 |1 I) t) ~; }+ o/ C% m  k  l0 [3 H    这一切表现都被心理学家普特纳姆一一记录下来。他研究的意图就是,找出我们中间为什么有的人喜欢新鲜事物,而有的人却喜欢墨守陈规;为什么有的人勇于创新,而有的人追求安逸。 2 m0 ]+ v  l  R; k/ ?4 h9 F

4 K  L- R* I2 j/ u/ d  o. C/ K, j' ?. Y    许多科学家认为,害羞之谜也许就存在于这些难以捉摸的性格差异中。害羞的人通常具有目光游离、总爱耸肩和远离人群的姿态,这是一种看上去很痛苦、很糟糕的状态。儿科教授威廉·加德纳说:“我将害羞当作人类性情正常范围内的一部分。”
' c6 t/ p. q& a7 e+ N
. |! q# g2 g  ]0 P    但是,在科学家和那些极力逃避社会的人眼中,他们对害羞的正常范围的认识却截然不同。决定一个人是否害羞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们该将如何面对这个问题?通过行为研究、大脑扫描甚至是基因测试,研究人员逐渐了解到,害羞是一种复杂状态。 $ _% A3 C/ B$ j* M; P' N6 S3 Y

, C( Z' [0 r1 x$ ~% C' Z# {) Y    羞涩的人更有可能是内向型的人,但内向型的人不全是害羞的人。 ( h( B3 `8 T- P* P8 I# j

* K" a- F8 Z& W. M  K    人们感到害羞,肯定有其原因。但这并不仅是一个人性格内向的问题。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格恩说:“当我们同陌生人在一起时,害羞要比正常紧张或半信半疑的焦虑状态更强烈。羞涩的人更有可能是内向型的人,但内向型的人不全是害羞的人。” / C; Z5 |& ^2 E+ G" h+ d0 D- Z
7 u% r3 v: g2 [. x
    卡格恩说,我们当中有超过30%的人是羞怯型的人,但其中有很多人自己都不愿意承认。今年年初,意大利米兰圣拉菲尔大学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马可·巴特格里亚博士找了49名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害羞程度分了小组。孩子们被要求辨认一系列面部表情各异的照片,比如欢乐、愤怒、以及没有任何感情的照片。结果发现,害羞程度高的儿童始终难以解读那些愤怒和没感情的照片。 / b* o) r! P! [/ Z- }' a

+ N: R0 Q5 }6 d1 s" Z  z    而同时的脑电波记录显示,那些害羞程度高的儿童,其大脑皮层的活动水平更低。大脑皮层涉及的思维非常复杂,这表明原始的扁桃体活动水平更高,研究人员能从这个区域检测到焦虑和惊慌。巴特格里亚博士最后总结到,害羞的儿童不擅长解读人的面部变化,这些被其他儿童当作情感交流的暗示信号,到了警惕性很高的他们这里,就会感到不安。
! b; w/ f+ f6 I6 M
. f: Y( p3 j1 d, K( n    巴特格里亚博士说:“解读面部表情的能力是和谐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约翰·格布艾里进一步揭示了面部表情和害羞之间的关系。格布艾里不仅向成年实验者展示一系列面部表情的图片,而且还向他们展示令人不安的场面(如车祸)。他发现,害羞的人对待车祸的方式和其他实验者一样,但不同之处仍在于他们对面部表情图片的反应,这与巴特格里亚博士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格布艾里说:“这说明他们并不是感到十分害怕。”
, X5 P* M; M1 q4 L3 Z# R( G- i( Y" r' n7 F
    害羞者的大脑当中,和化学物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更短。 2 \# h1 O) K, {- b0 T
- ~8 ?) q9 J1 s( K) z
    解读面部表情并不是揭示害羞之谜的唯一途径,测试害羞者的基因同样有助于了解他们害羞的原因。作为研究的一部分,巴特格里亚博士从49名儿童身上收集了唾液样本,对其进行DNA分析,寻找能进一步解释自己研究结果的有利证据。巴特格里亚博士发现,羞怯孩子有一个或两个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的流动有关的基因更短。5-羟色胺是一种神经传递素,可以影响人们焦虑、沮丧等精神状态。 " D7 z7 D) w* e; w5 n. l

& Z; B7 B/ i: S) t. K1 m    虽然没人宣称基因是羞怯之谜的全部答案,但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它至少起着一定作用。精神病学家迈克尔·米恩尼说:“总的来说,那些具有这种基因的人会更加羞怯,而且对压力的反应更加敏感。”米恩尼刚刚完成了为期两年对胆怯和压力的一项研究。即使某人天生就具有倾向羞怯的基因,但是什么原因最终促使他长大后成为一个害羞的人呢?这首先要取决于后天环境。20多年前,卡格恩对一批具有羞怯性格倾向的2岁儿童进行了一项长期研究。等孩子们长到十几岁时,卡格恩又对他们进行了追踪调查。在所有这些研究对象中,那些最初有羞怯倾向的人,整整有三分之二的人长大后仍是这种性格,但有三分之一的人克服了这种抑制作用。施瓦兹说:“父母的养育方式、环境和社会机遇———所有这些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卡格恩指出:“如果你天生就很害羞,那么你很难成为比尔·克林顿这样的人,但你可以朝他这个方向靠拢,发展成介于两者之间的性格。” % [' F* L) W$ U: ^8 b) V0 [

4 c  ^; a8 j" r$ i! b' Z* t% l    羞怯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它可能是丰富这种形式的一种变体。如果情况确实如此,父母是否应该注意,不要让孩子的害羞朝性格孤僻方向发展呢?一些研究表明,父母的确有必要这么做,甚至这样做是至关重要的。普特纳姆在肥皂泡实验中发现,那些对新环境有抵触情绪的孩子更愿意把他们的情感藏在心里,这种迹象表明,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倾向于产生消沉和紧张情绪。同时,害羞孩子染上社交恐惧症的危险性会更高,社交恐惧症是一种严重的紊乱状态,施瓦兹和卡格恩实验对象中有一半人都在受这种疾病折磨。此外,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2003年对HIV呈阳性的病毒携带者所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不愿意社交以及易怒患者与那些心态平和患者相比,其病情恢复可能更缓慢,而且病毒载量也是后者的8倍。尽管不能简单地认为,这种结果也适用于HIV呈阴性的病毒携带人群,但这项研究的确表明,羞怯也许会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对于那些由于害羞而感到压抑的孩子来说,首先,家长们应该向孩子们传达一种令人宽慰的信号,譬如说“这个问题比较难处理。我会帮你克服它”。而注意不要把孩子的焦虑和品行不好相提并论。对于那些害羞的成年人而言,认知谈话疗法能有效缓解他们的忧虑,尽量解除社交的障碍,减少与社交相联系的恐惧感。行为疗法也能有效治疗社会恐惧症,通过让病人慢慢接触社会,使得他们逐渐从感到不舒服的社会环境中解脱出来。华盛顿大学社会工作教授大卫·霍金斯说:“害羞存在着危险因素,但它也具有一种保护性品质。”害羞孩子也许比那些开朗孩子的朋友少,但他们涉及暴力犯罪或团伙犯罪的几率更低。研究害羞的科学家指出,亚伯拉罕·林肯、穆罕达斯·甘地、纳尔逊·曼德拉等伟大的性格都非常矜持,如果他们的性格不是这样,也许不会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
+ p% U2 ]! e! M, H5 u: H. f( c. C/ p9 ^. @8 o6 I
    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直接影响人类性格———
3 I) e6 v6 s2 i+ M4 r0 }" s1 l9 T% B# O  _6 s! L- U1 U
    背景知识
/ \1 H% [4 H* j  P  b# O9 t! G& R4 [+ p7 `* U( J5 s5 w
    5-羟色胺是什么? 2 ~" g7 }% K1 Q4 A

4 u- i6 _( C- g/ F7 H' a    5-羟色胺是人脑中有用的一种神经化学物质,它的作用主要是传递神经信息。5-羟色胺可以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比如人的喜怒哀乐、睡眠、食欲等。 8 ~1 z, s* S9 {% C, p- a

4 Q) h$ H+ D1 N    当5-羟色胺浓度过高时,人会产生过度兴奋现象;如果5-羟色胺浓度过低,又会产生一系列精神和心理上的病态,比如焦虑,惊恐,最主要的是抑郁情绪,从而引发恐怖症、强迫症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麒麟生育论坛  

GMT+8, 2024-6-9 01:47 , Processed in 0.044925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