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生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5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9级强震已致2100人确认死亡 2万人失踪

[复制链接]

0

主题

3275

帖子

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4 09: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 G/ @0 Y, D# y; @/ Y, \  i( j4 [
昨日,日本岩手县陆前高田市,地震和海啸过后的场景。Sankei 摄

( I4 a# t# K: u& W1 r5 ~' l! k: {2 Y% R; `! X: N
    卫星图片显示日本地震引发海啸造成罕见灾难。左图为2010年4月4日拍摄的日本natori地区,右图为2011年3月12日拍摄的地震海啸袭击过后的同一地区。
' x" C' ]* W! Z+ t% N
  【震级】  日本气象厅13日将此次地震的震级由里氏8.8级修订为里氏9级。  【死亡人数】  日本官方确认的死亡人数为2100人,但重灾区宫城县警察本部长竹内直人说:“死亡人数毫无疑问将达上万人。”

" Z' @8 r2 H0 x6 ^5 P; d& q3 `7 {- O5 S. f- {' f( p

$ t7 j# {; V6 D" A( W7 Z, ~0 |5 t! {& x6 M+ X" [8 p# b
& D. E4 H; t; z  _! ~9 u

" V3 I7 l3 K7 i. x  j( w/ I$ N' F+ @4 s

- L9 J$ }! G/ _) k' K3 H  X6 k+ U
) N5 T6 b1 q$ {" S  O, u1 j* v- R5 d1 l$ B  i* l
5 i) D; [5 e9 F) a, \
; F8 Y, l$ i: z7 m& I5 j9 S

" A0 S' a& D8 L% U5 F6 |: R% g9 k) a2 A  m7 v+ ~( g
) M; W* S* D9 [5 [0 r. P+ z& s/ l

$ m: X- f7 `4 m; y. s6 a9 S% C; u; W
0 ?, G" R  }; b

3 i& R8 R9 j! Q! H  ~; q7 ]* P4 M  i$ {2 ~8 S- @. V7 V

( ]( n1 ~) e/ h9 T1 @- N  \" s
0 p- z( @5 O+ N4 w& [4 Q+ _: G# O& u* ^' r
& H/ x5 a% Z' G; A
  ]1 u; w- i/ ~2 N* `6 e
  【失踪人数】, e2 z- ?" z) X9 `, _4 n' ]% c9 C
  约2万人下落不明。/ I: n% |' p! \
  【避难人数】  i8 U. [' _9 f* I: p0 c
  目前在日本各地避难设施避难的民众超过45万人。: M. S% O# A) O4 \: G2 |8 O
  【疏散人数】2 i. @* G9 V) w7 R( t( N6 Q' D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13日称,地震海啸发生后,日本至今已疏散约59万民众,其中包括居住在福岛核电站周围20公里的21万民众。
( I- }, T' v9 ?/ b  【救援力量】9 S9 ~# K- U2 i) y
  菅直人要求投入搜救的自卫队员人数从5万增至10万。
; f: W( u1 p# H  能量比8.8级高出2倍$ z% k* Y* ?0 m' W; f
  日本气象厅13日表示,根据“3·11”地震发生后采集的详细信息,气象厅最终将地震规模修订为里氏9级。8 v" T- u! p5 U: I. l' |8 v2 p
  11日地震发生后,日本气象厅曾发出一个地震速报,美国和亚洲一些国家根据监测数据,测定日本“3·11”地震震级为里氏7.9级。几个小时之后,日本气象厅公布地震震级为里氏8.4级,11日晚又将震级调整为里氏8.8级。按照国际惯例,距离地震越近的地震台网,测得的地震数据越准确。此外,随着对地震破坏力等情况的深入了解,日本最终将“3·11”地震震级确定为里氏9.0级。
' V, q! N4 s( y+ o  日本气象厅称,9.0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要比最初速报的7.9级高出45倍,比8.8级高出2倍。
) Y" l% W$ |3 \- E' S0 Q' x2 H3 ?* e2 A3 I$ G  美国地质调查局13日表示,日本此次发生的里氏9.0级地震是1990年以来世界上第四大规模的地震。目前为止,1900年以来世界上震级最高的地震1960年智利发生的里氏9.5级大地震,那次地震造成5700多人死亡。
7 z, a9 M2 G' p8 e' T: F  日本岛平移2.4米7 i( ^0 V9 }/ R: A+ W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陈胜照的话报道,强震致使海底地壳出现长约400公里、宽约160公里的裂缝。
; g8 G6 e- y( ~4 {; Y  另外,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赫德纳特说,日本本州岛可能因地震而向东移动2.4米。“一个全球定位系统基站移动了2.4米,”赫德纳特说,“而且,我们看过日本国土地理院的一张地图,发现一大片区域的位移与整块陆地的位移相符。”
9 X: X1 x& Z! f6 h3 N( O  20世纪以来震级最大地震
. c% D# \  ~6 {# W' _! Y( G1 O  ① 智利 1960年 9.5级8 y# q' k5 t# h8 d0 X9 D( X$ R
  ② 阿拉斯加 1964年 9.2级
+ ?( e8 p2 p/ a* q; q; b; u  ③ 印尼 2004年 9.1级1 W, i/ Q' J$ U+ X, M* y0 K$ ]
  ④ 俄罗斯 1952年 9级
( S. Z: B+ F! S! a) g  ⑤ 日本 2011年 9级! N: M' s! G  l+ F  w, o# v3 N
  ⑥ 智利 2010年 8.8级
! [/ N  `: g* i+ z  ⑦ 厄瓜多尔 1906年 8.8级
: l# x" A, e6 u7 ~  ⑧ 阿拉斯加 1965年 8.7级$ x* t' l1 B. d* Z
  ⑨ 印尼 2005年 8.6级8 M. s7 X* E0 C* d2 o
  ⑩ 中国西藏察隅 1950年 8.6级
* f- G" V) X6 o$ R  ■ 反应
4 i4 [+ p4 @5 @: y6 n0 D  菅直人谈震情数度哽咽
2 m) a  q- |* y% W; D9 }; [  称日本遇到二战后最严重危机,东京拉闸限电
( K9 k. ?( ^+ b! t! V  13日晚,日本首相菅直人身穿蓝色救援工作服召开记者会,向全体国民表示衷心慰问,对国民支持政府抗震救灾表示感谢。8 W0 `, B7 f2 t# t( d$ C
  菅直人将“3·11”地震称为日本二战后所面临的最严重危机,提及地震给日本民众造成的损失时,菅直人眼里含着泪水,甚至数度哽咽。他说,目前日本自卫队以及国际救援队一共解救了1.2万人,自卫队投入救灾的人数已经达到10万。
2 O5 b" ~: S$ g5 d3 X, J5 G  对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菅直人表示以后将考虑从法律角度对类似事故进行严格限制和管理。0 Q3 ^4 @# T9 |  s
  菅直人还特别提到,东京从14日开始要拉闸限电一事,称希望国民理解。由于核电站事情胶着,近日修复的可能性不大,东京都的部分地区14日开始实施有计划的拉闸限电。
* O- {2 N( q  C8 p* y  j  菅直人称地震已经严重损害了日本经济。据日本官员透露,政府将使用约200亿日元(24.4亿美元)的应急资金来支持救援。
; C, x" O- k# B% J" [1 b  ■ 预测
& P, Q2 [1 o, H( Y+ v- V$ L  发生7级余震概率超70%; P% @/ J0 Z8 y0 _# {8 G) S
  13日下午,日本气象厅地震预测信息科长横田崇说,日本未来3天发生里氏7.0级以上余震的概率超过70%。' I9 y6 @( \# a) x* a+ B$ o1 g1 P
  横田崇说,11日地震发生后,日本每天发生150余次里氏5.0级以上的余震,小规模的余震发生频率更高。目前,余震的高发地区还是在东北部地震重灾区,地震使得岩手县和茨城县的海底地壳出现了变动,因此更易引起余震。/ Q1 l! H1 ^  `1 c. X8 G, Y
  横田崇强调,11日地震发生前,日本就一直处于地震活跃期,“3·11”地震更加强了日本的地震活跃度。
2 j2 A; |/ [  G  根据日本地震厅的研判,今后3天内,发生7级以上余震的概率超过70%。: C& j. K1 |2 A0 ]1 M
  横田崇说,日本气象厅已向各个地区发出余震警告,同时不排除大余震引发下一轮海啸的可能,要求沿海地区做好防备。
- m. M' `5 W% L/ E6 A  本版稿件/综合本报记者 张乐 石明磊 张奕 新华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麒麟生育论坛  

GMT+8, 2024-6-12 21:02 , Processed in 0.043231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